北大科研进展

首页» 北大科研进展

徐冠华部长在高校SARS攻关汇报会上讲话(全文)

汇报结束后徐冠华部长做了重要讲话。徐部长对于高校方针SARS工作给予充分的肯定和高度评价。并且提出进一步工作的希望和要求。关于国家对防治SARS工作的重点,徐部长提出“当前,非典疫情已经初步得到有效控制,科技工作要适应当前的需要,明确下一段的工作思路。下一步的基本工作思路是将工作重心从应急部署、全面启动转移到协调疏导、重点突破上来,从短期的应急转移到中长期的科研和公共卫生科研能力的建设上来。” 下一阶段工作的重点将是1)追本溯源,查明SARS病原来源;2)研究确定SARS病原的传播和变异规律,筛查易感人群;3)研究SARS病原的致病机理,研制疫苗和治疗药物;4)系统地开展病原微生物基础数据的收集、分析和整理工作,建立共享的数据库和标本库。”

关于进一步发挥高校的作用方面,徐部长说:“请教育部的领导对现在高校的研究成果进行初步总结,选择其中创新性强、防治SARS急需而且与现有项目无大重复的项目,经筛选后尽快报到科技攻关组。对于某些有重复性的项目,如果确有创新性和优势,也可以上报。我希望通过教育部和科技攻关组的两层筛选,尽快形成一批由国家重点支持的新项目,加强防治SARS的科技攻关工作。”

为此,学校将组织有关SARS攻关组成员,整合队伍,凝练学术思想,发挥北大的优势,申报新一批科技部的国家重点支持新项目。(科学研究部)

 

 高校以战斗的姿态迅速组织队伍、整合资源,在较短的时间内取得了一批新成果,对此我们倍感振奋。虽然今天的汇报时间不长,但是通过这个汇报我们确实了解到高校的实力和潜力,开阔了眼界,为下一步防治SARS的科技攻关做好了准备。所以,在这里我代表科学技术部和全国防治非典指挥部科技攻关组对教育部在防治非典科技攻关工作中所做的出色工作以及组织的这次汇报工作表示衷心的感谢!对各高等院校在防治非典科技攻关工作中所取得的重要进展表示热烈的祝贺!同时,也借此机会对夜以继日奋战在科技攻关第一线的高校专家们表示亲切的慰问!

下面我讲三点内容。

第一点,向大家汇报一下全国防治非典指挥部科技攻关组的总体工作情况。成立全国防治非典指挥部科技攻关组是党中央、国务院落实“依靠科学战胜非典”方针政策所采取的重大举措,由科技部牵头,卫生部、教育部等9个部门参加的科技攻关组于4月25日成立,下设流行病学、临床、药物、防护、国际合作和地方工作共6个攻关组。9个部门在短短的两天时间内从北京市选拔了68名工作人员在科技部集中办公,快速决策。

在全国防治非典指挥部的统一部署和领导下,所有的工作人员以高度的责任感和科学精神团结协作,夜以继日地工作。我们强调科技攻关要急临床所急,应病患所需,集中优势力量和资源办几件有效降低死亡率的事,办几件能提高预防效果、缓解或者控制疫情的实事,办几件显示国家应对重大疫情爆发能力的大事。

科技攻关组要突出解决3个问题:一是要尽快认识流行规律和传播机制,提出切断传染途径的有效措施和方法;二是科学地总结和提出指导性治疗方案,开发特异性诊治手段和有效药物,切实提高治愈率,降低病死率;三是组织防护攻关,提高一线医护人员的防护能力,同时加大对地方科技攻关工作的指导和协调力度,积极扩展国际合作与信息交流。

在过去的短短1个月内,科技攻关组的工作已经全面展开。在工作过程中,9个部门与北京市打破部门界限,确确实实发扬了高度的团结协作精神、实事求是精神和讲求效率的精神。截至目前,以组织动员、总体部署和安排应急项目为一级重点工作,启动了98项科技攻关项目,落实了一亿两千万科技经费,并且就P3实验室、综合研究基地建设等重大问题达成一致意见。现在,一些研究工作已经取得突破,并且实际应用到临床第一线,获得了良好效果。

科技攻关组的工作始终得到了教育部的大力配合和支持。与此同时,教育部还积极组织攻关,让取得前期突破的高校参加到防治非典攻关的第一线。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复旦大学、中山大学等高校都取得了重要的研究成果,为防治非典科技攻关做出了重要的贡献。

当前,非典疫情已经初步得到有效控制,科技工作要适应当前的需要,明确下一段的工作思路。我认为,下一步的基本工作思路是将工作重心从应急部署、全面启动转移到协调疏导、重点突破上来,从短期的应急转移到中长期的科研和公共卫生科研能力的建设上来。或许大家也都知道,在科技攻关组成立之前的4月份,863计划已经调剂出2000万元安排了SARS病毒传播途径、致病机理研究项目,也安排了针对试剂、疫苗和药物方面的课题。相关工作正在进行中,一些有价值的成果逐渐显现。当前,我们谈应急,实际上也包含了临床救治的应急,也包含了揭示、解决重大问题的应急,所以下一步的工作是有基础的。现在的问题是要加大重大课题的工作力度,以实现重点突破。

下一步工作的重点将着眼于以下几个方面。

一.追本溯源,查明SARS病原来源,确定SARS病原和人以及动物的关系,以服务于疫病的有效控制。

二.研究确定SARS病原的传播和变异规律,筛查易感人群,以切断病原传播的途径。

三.研究SARS病原的致病机理,研制疫苗和治疗药物,进一步加强病原微生物基因组学、蛋白质组学的研究和动物模型的建立工作,尽快提高疫苗和药物研发的能力与水平,尽快形成研究技术平台,同时也要进一步加强和完善诊断试剂的研究工作。

四.系统地开展病原微生物基础数据的收集、分析和整理工作,建立共享的数据库和标本库,加强研究设施的完善和建设,强化研发能力的建设。

我相信,在各个部门的密切协作、配合下,经过大家的共同努力,SARS防治的科技攻关工作一定会取得重大突破,真正地实践防治SARS最终要依靠科学技术这一重要的论断。

第二点,我想谈一谈高校在科技创新中的地位和作用问题。这个问题我以前就谈过,今天听了汇报后觉得还有必要再谈一下。

高等院校具有的独特的人文环境以及各种学科交叉综合的大格局有利于激发创新思想,大跨度的学科交叉、渗透和数量巨大、源源不断脱颖而出的创新人才,使得高校在探索性、较强的基础科学、前沿高技术研究等诸多方面都具有独特的、不可替代的优势。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经过211工程和985工程建设,我国高校的科技队伍迅速发展,科研条件和基础设施有了很大改善,创新能力有了实质性的提高,高校在我国的科技事业当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这对于我们在今后防治SARS的斗争中取得决定性胜利具有重要的意义。

同时,我切实感到我们从防治SARS的斗争中获得了很多经验、教训。其中包括要大力加强有关防治疫病和常见病的国家实验室和工程中心的建设,加强包括P3实验室在内的科研基础设施的建设,加强为全社会共享的基础数据库、资料库的建设,这对于全面提高中国在医疗卫生方面的科研能力都具有重要意义。这些工作在今后也要陆续地提到议事日程上来。我希望我们的高校在这方面也能够发挥自己的作用。

关于下一步工作,我想谈几点感想。这个感想不是出自于今天的高校汇报,而是出自于最近一段时期的工作。

第一,我希望从事防治SARS工作的同志们能够充分认识到防治SARS工作的艰巨性和复杂性,要克服急躁情绪。科技工作、科学研究是一项长期的任务,一靠积累,二靠创造。有了很好的积累,就比较容易攀登新的台阶;要创造,就需要做各个方面的探索。从现在的情况来看,我国在医学卫生方面欠帐比较多,基础设施、基础数据都很不完善。在这种情况下,我们必须要有长期努力的思想准备。我想,对于一些重大研究,希望在一两个月内就拿出可以应用的成果是不切实际的。昨天下午,我们召开了医疗卫生系统的院士座谈会,他们提出的一个中心意见就是希望我们能够克服急躁情绪,脚踏实地、踏踏实实地把防治SARS的工作做好。我想,这个要求对科技界来讲是很中肯的。

第二,高校的作用还表现在促进区域高技术产业集群的形成。实践已经证明,富有创新意识和活力的研究型大学往往是新知识凝聚的载体和创新人才聚集的地方,能够促进新技术、新产业的诞生,并且能够通过孵化、培养科技型的小企业成为地区经济增长的新动力。

从国外的情况来看,一些国家和地区的高技术产业,特别是美国硅谷、波士顿以及最近的奥斯汀地区迅速崛起的高技术企业,都是依托著名的高校和相对独立的研究机构发展起来的。我国53个国家高新技术开发区在最近10年得到了迅速的发展,这些高新技术所依托的高校在提供人才和成果方面也发挥了非常重要的作用。所以,我们要进一步加强科技工作和高校的结合、科技和教育的结合,这对于我国创新体系的建设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科技部将一如既往地支持高校的科技工作,创造良好的条件,使高校蕴藏的巨大的创新潜力得以发挥,为推进国家科技创新体系的建设并进一步发挥高校的作用做出新的贡献。

第三点,关于高校防治SARS科技攻关提几点意见。

首先,听了今天的汇报后,确实感到高校的潜力很大,要进一步发挥高校的作用。在这方面,是否请教育部的领导对现在高校的研究成果进行初步总结,选择其中创新性强、防治SARS急需而且与现有项目无大重复的项目,经筛选后尽快报到科技攻关组。对于某些有重复性的项目,如果确有创新性和优势,也可以上报。我希望通过教育部和科技攻关组的两层筛选,尽快形成一批由国家重点支持的新项目,加强防治SARS的科技攻关工作。

第一个意见,我们要优化、选择以前的成果,尽快地加以应用。当然,前一段的应急工作毫无疑问是非常必要的,也是正确的,而且确确实实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是,我们也确实看到了其中存在的一些问题。比如,有些成果用不了,某些试剂拿到确诊病人身上检测,阳性率极低,甚至为零。这里,我不是指一个,而是指一批样本。或者原因有很多,也不一定完全是试剂的问题,还有操作上的其他多方面因素。总体来讲,如果要更好地为第一线服务,那么就一定要把工作建立在非常科学的基础上。我想,这是通过一个月的攻关实践提醒科技界要高度重视的问题。这个问题,大家也不要感到有太大的压力。我们跟医科院的领导也讲,要肯定科研人员的工作。医科院的领导也说压力很大。我相信,从中央到国务院的各级领导都给我们提出了很高的要求,但是这并不意味着如此重大的问题要在一两个月内来解决,特别是药物和疫苗研制,更需要做艰苦的努力。

第二个意见,要进一步树立为医疗第一线服务的思想,要加强科研人员和医务人员之间的联合。在实践当中我们越来越感到,没有医务人员的参与,我们的科研成果往往缺乏可用性,很多基本数据、基本资料不能完整、及时地拿到手。所以,我希望科研人员一定要树立与医务人员特别是第一线的医务人员进行合作的思想。过去,有的同志拿不到样品,这个问题要把位置换一下来看。如果医务人员不仅是样品的提供者,而且是项目的参与者,这样形势就发生了非常大的变化。第一线的医务人员不仅很忙,而且他们的每项工作都有风险,更重要的是他了解很多科研人员并不了解的病人的具体情况,这些信息对于科学研究来讲都是非常重要的。在这方面,希望我们的科研人员一定要转变观念,不仅仅是向医务人员要样品,而是携手共同参加科研工作。

另外一个重要问题是,随着国家对SARS防治力度增加,最近发病人数明显减少。但是存在另外一种病毒传播的可能性,很多单位获得SARS病毒样品,存放在不同的实验室里,有可能成为新的污染源。前几天我们发表了关于SARS防治工作的管理规定,最近要再发一个文件,加强对这些基本的样品的管理。现在我们也了解到,各地有许多单位不按照法律的程序,获得很多样品。这样潜在的危险非常大。因为如果失控,将造成危险样品流失。因此我们一定要加强管理,一定要防止这些病毒流散出去。

我今天就谈这样三点意见。总的来讲,参加这次会虽然时间很短,但是收获确实很大,这是我讲的心里话。也感到教育部对这些工作高度重视,对这次会议做了充分的准备,让我们SARS科技攻关领导小组的领导对高校的攻关工作有了比较全面的理解和认识。对于今后如何发挥高校的作用,做好SARS科研工作确实有很重要的意义。所以,我最后向教育部的领导同志表示我们最衷心的谢意。

(在赵沁平副部长总结后,徐冠华部长又做了风趣的补充)从防治SARS以来,我们开的会少多了,看来也没有影响工作,这是一个体会。第二个体会是,如果一定要开会,开这种视频会议的效果更好,我们以后要大力普及,这是科技应用与实际结合的很重要体现。

 

赵沁平副部长在总结中说:11所高校汇报了防治SARS科研工作的阶段性进展。徐冠华部长做了重要讲话。徐部长对于高校方针SARS工作给予充分的肯定和高度评价。并且提出进一步工作的希望和要求。这对全国高校,以至全国科技界方针SARS工作有非常重要的指导意义。各高校应当认真学习,立即贯彻。高校科技工作始终得到科技部的支持,特别是2002年4月在徐部长的关心和指导下,科技部和教育部联合下发了“关于充分发挥高等学校科技创新作用的若干意见(202号文件)”。这极大地调动了高校科技工作者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对于推动研究型大学的形成和建设,对于挖掘高校的创新能力都具有重要的意义,必将产生深远的影响。高校科技工作得到卫生部、中国科学院、中国工程院、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军事医学科学院等兄弟部门的大力支持和帮助,在此表示诚挚的谢意。

最后,我代表教育部,向战斗在SARS攻关第一线的所有同志们表示崇高的敬意。

 

(根据录音由科研部马信,张晓红,蔡晖,刘波,白树林整理,张晓红统稿。未经本人审阅)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