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大科研进展

首页» 北大科研进展

北大SARS攻关组审视药物研究进展

24日(周六)上午,林建华副校长组织北京大学SARS攻关人员专题讨论有关防治SARS药物研究现状和进展。药学院张礼和院士,211办公室羌笛,科研部部长朱星,生命 学院院长丁明孝,化学学院来鲁华,生命学院邓宏魁、陈建国,北大中医药现代研究中心主任徐筱杰、副主任果德安,药物筛选中心主任崔景荣等参加了会议。

张礼和院士是科技部SARS攻关组成员和防治SARS药物组负责人,也是基金委化学部主任。他首先介绍了国家科技部、基金委在SARS攻关方面的布局。在23日科技部听取SARS攻关六个组工作汇报时,徐冠华部长强调今后工作的重点是SARS疫苗与药物研制。前一段工作是在几个研究单位布网,现在进入到药物研制阶段。对新药的研制设立了特别的绿色通道,过去一个新药研制需要 3年才能到达临床,现在允许平行进行药物的毒理、剂型、药代动力学研究,以争取宝贵的时间。张礼和院士介绍了目前北京P3实验室的工作状况和药物研制过程中P3实验室的重要性,以及香港和内地在治疗过程中的用药方案;介绍了目前六个国家药物筛选中心已经按照国家要求,停止所有工作,转向防治SARS药物的筛选。我校药学院药物筛选中心是这6个国家中心之一。基金委在生命学部启动了紧急攻关项目之后,又在化学部设立了攻关项目。由于大量工作压在仅有的几个P3实验室上,急需使用分子靶向、假病毒和类似病毒的方法进行有效物质筛选后,再进入P3实验室。目前国内一些研究机构报导了有关s, m, n, 3C like 6SARS病毒关键蛋白的克隆和表达等结果,取得了初步进展。

张礼和院士建议立刻在北京大学建立药物筛选平台,组织团队,进行分工合作。工作可以分成两个层次:1)按照科技部攻关组要求,尽快找出已知的有效药物和类似结构的上市药;2)已经在临床应用的药,如Science文章中提出的AG7088。建立这个筛选平台的作用一方面是用于攻关,另外,可以更加深入地进行基础研究。具体工作的部署包括迅速建立P3实验室、药物模型的建立和中长期的从头做起的方案。

丁明孝、邓宏魁、徐筱杰、陈建国、来鲁华等分别介绍了他们在假病毒模型建立、表面蛋白的克隆和表达、根据克隆蛋白所做的高通量天然药物和有效成分的筛选等方面工作进展。药学院和筛选中心也汇报了他们的工作。

林建华副校长在总结中表示,我校SARS药物研究应当在有组织的协调下进行,要充分利用北大学科综合的优势。北大应当在基础研究方面走在前面。林建华宣布成立以张礼和院士为组长的北大药物研究协作组,科研部参加协调工作。与会代表的共同看法是,在当前国家紧急需求和国际竞争非常激烈的情况下,一定要加强合作,有序安排,特别要防止急功近利的短期行为,做出经得起历史考验的结果,同时要特别注重知识产权意识。

 
TOP